• 欢迎访问开心洋葱网站,在线教程,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,欢迎加入开心洋葱 QQ群
  • 为方便开心洋葱网用户,开心洋葱官网已经开启复制功能!
  • 欢迎访问开心洋葱网站,手机也能访问哦~欢迎加入开心洋葱多维思维学习平台 QQ群
  •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,那么赶紧使用Ctrl+D 收藏开心洋葱吧~~~~~~~~~~~~~!
  • 由于近期流量激增,小站的ECS没能经的起亲们的访问,本站依然没有盈利,如果各位看如果觉着文字不错,还请看官给小站打个赏~~~~~~~~~~~~~!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Mysql 努力的老刘 2058次浏览 0个评论

老刘是一名即将找工作的研二学生,写博客一方面是复习总结大数据开发的知识点,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帮助和自己一样自学编程的伙伴。由于老刘是自学大数据开发,博客中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,还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,让我们一起进步!

 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HBase的架构设计,讲讲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牛?本文内容不会很长,全是老刘总结的精华,大家不可错过!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1 背景

我们要提前知道两个问题,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也恰好回答了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牛!

第一个问题是HBase作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,它是如何确保在海量数据中,做到低延时的随机读写的呢?

第二个问题是Hbase是如何确保在分布式架构中,保证数据安全的呢?

2 第一个问题解答

确保在海量数据中,低延时的随机读写,HBase真的花了很多心思,做了很多设计,下面让老刘给大家好好说一说!

2.1 内存+磁盘

这个设计在众多框架中都存在,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操作效率之间做了一个权衡,既追求数据安全,也追求数据操作效率。

2.2 内存数据良好的数据结构

HBase为了确保数据操作有更高的效率,也为了保证内存中的数据刷写出来形成有序的文件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什么是数据操作更加高效?

即内存文件为了保证插入删除数据等操作高效,数据有序,所以用到了ConcurentSkipListMap的数据结构!

2.3 范围分区+排序

海量数据做查询一般采用什么方法?

最粗暴的方式就是暴力扫描,但大家一般都不采用,道理都懂!所以我们一般会采用先排序,再范围分区+分段扫描的办法。那海量数据为了能够让数据有序,在采用插入数据过程中,怎么做到数据有序的呢?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根据上图,老刘来解释下其中的道理,a先来c随后,最后b也来了,但我们如何做到把b放在a和c之间呢?

先把数据放在内存里面,a和c已经相邻,现在b来了,要保证abc这样的顺序,其实很容易做到,我们可以利用数组或链表,把c往后面挪,再把b插入进来,但内存有限,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,把内存中数据写入到磁盘文件,磁盘里的文件就是有序,这样就能方便以后快速定位!

2.4 跳表Topo结构

这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说的是HBase的寻址方式。

HBase的寻址方式分两种,一种是0.96版本之前,一种是0.96版本之后。

在HBase-0.96版本以前,HBase有两个特殊的表,分别是-ROOT-表和.META.表,其中-ROOT-的位置存储在ZooKeeper中,-ROOT-本身存储了.META. Table的RegionInfo信息 。寻址方式的流程如下:

  1. Client请求ZooKeeper获得-ROOT-所在的RegionServer地址。
  2. Client请求-ROOT-所在的RS地址,获取.META.表的地址,Client会将-ROOT-的相关信息cache下来,以便下一次快速访问。
  3. Client请求.META.表的RegionServer地址,获取访问数据所在RegionServer的地址,Client会将.META.的相关信息cache下来,以便下一次快速访问。
  4. Client请求访问数据所在RegionServer的地址,获取对应的数据。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我们可以看出,用户需要3次请求才能知道用户表真正的位置,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性能的下降。在0.96之前使用3层设计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元数据可能需要很大。

那0.96版本之后的寻址流程如下:

    1. Client请求ZooKeeper获取.META.所在的RegionServer的地址。
    2. Client请求.META.所在的RegionServer获取访问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地址,Client会
      将.META.的相关信息cache下来,以便下一次快速访问。
    3. Client请求数据所在的RegionServer,获取所需要的数据。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去掉-ROOT-的原因主要就是HBase-1.x以后,默认每个region的最大大小为10G,之前是128M,现在就发现2层的结构已经满足集群的需求了,性能也相对提高了。

讲完Region寻址方式,回到正题跳表Topo结构,就拿0.96版本之前的讲,跳表有三层,第一层是user table,第二层是meta table,第三层是root table,那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跳表呢?

假设有一张表的数据特别大,一台服务器存不下来,就需要把这张表拆分成好几个部分(例如4个部分)。如果这张表再进行拆分的时候老早已经排好顺序,那拆分出来的数据应该是一段一段的,每一段就包含了这一段的所有数据。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那客户端现在来查询数据,过来扫描数据,那它到底扫描哪一台服务器呢?我们不确定,可能每台服务器都要扫描一遍,这样做导致效率很差!

我们可以先去找一个中间机构去确认要找的数据在这4段中的哪一段,创建一个元数据表meta存真正数据的Region位置,先去找meta表。当元数据表变得特别大,也会切分多个段放在RegionServer中,这个时候就会提供一个ROOT表来确定meta表的位置。

这就形成了一种层级关系,从ROOT表跳到meta表跳到具体RegionServer。

形成跳表Topo结构降低了扫描次数,原来需要n次或4次扫描,现在变为1次扫描,性能得到提高,并且可以管理非常多的数据。

如何理解可以管理非常多的数据?

hbase1.0之前,每个Region默认大小是128M,每条元数据为1KB,那它就能存储1千多个元数据,那3层结构就会存储几千万上亿的记录。hbase1.0之后,每个Region默认大小是10G,两层结构能够存储的数据也足够大,满足集群需求。

2.5 读缓存+写缓存

内存分读缓存和写缓存,把经常查询的数据放在读缓存,可以提升效率。写缓存怎么扫描文件速率最高?就是利用内存+磁盘的方式,先把数据放在内存排序后,再把数据写入到磁盘中,这样磁盘里的文件就是有序的了,接着对磁盘文件二分查找,效率变高。

3 第二个问题解答

为了确保在分布式架构中,数据的安全,HBase怎么做?

3.1 内存+磁盘

HBase采用了内存+磁盘存储的方式,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操作效率之间做了一个权衡,既追求数据安全,也追求数据操作效率。

3.2 WAL机制

WAL意为Write Ahead Log,类似MySQL中的binlog,用来做灾难恢复之用。HBase为了防止数据写入缓存之后不会因RegionServer进程发生异常导致数据丢失,在写入缓存之前会首先将数据顺序写入到HLog(WAL)中。如果不幸一旦发生RegionServer宕机或者其他异常,这种设计可以从HLog中进行日志回放进行数据补救,保证数据不丢失。HBase故障恢复的最大看点就在于如何通过HLog回放补救丢失数据。

4 总结

好啦,HBase的架构设计大致聊得差不多了,老刘主要给大家讲了讲为什么HBase的架构设计这么牛。尽管当前水平可能不及各位大佬,但老刘还是希望能够变得更加优秀,能够帮助更多自学编程的伙伴。

如果有相关问题,请联系公众号:努力的老刘。如果觉得帮到了您,不妨点赞关注支持一波!

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

开心洋葱 ,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未经授权请勿修改 , 转载请注明HBase的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厉害!
喜欢 (0)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

加载中……